王蓉【散文】假如冬至有味道,那一定是餃子味兒
發布日期:2024-12-21   
作者:王蓉   
來源:新元公司   
點擊量:117   
分享到: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里,人們總會想起那溫暖的家,想起那熟悉的味道,而在北方,冬至的味道,就是餃子味兒。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句流傳久遠的民諺,道出了冬至吃餃子的重要性。在寒冷的季節里,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不僅能驅散嚴寒,還能帶來內心的溫暖。
相傳在東漢末年,長沙瘟疫肆虐,醫圣張仲景心系百姓,決定用自己的醫術救死扶傷。他將羊肉、辣椒以及多種祛寒藥材放入大鍋中熬煮,待藥湯煮好后,再將食材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發給病患。人們食用后,全身發熱,血液暢通,兩耳回暖,不久便恢復了健康。從此,“嬌耳”便成了冬至的傳統食物,后世稱之為餃子。據說,吃了冬至餃子,便不會再受凍,這不僅是對健康的祈愿,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冬至吃餃子這一傳統習俗卻始終沒有改變。每年的這一天,無論身處何方,只要能吃到那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就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愛與溫暖的家中。
猶記得去年冬至,公司組織了一場包餃子活動。盡管自己包出的餃子形狀各異,遠不如他人那般精致美觀,但那份親手制作的滿足感卻是無法言喻的。圍坐在桌前,大家一邊聊天一邊包餃子,歡聲笑語中彌漫著濃濃的節日氛圍。每每想起,仍覺得暖意融融。
思緒到此,心里默默盤算著,今天中午,就吃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