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蒼涼如水,遙望著周圍萬物都已陷入了暗夜,天茫茫地蒼蒼,仰望著蒼穹并未在天際發現往日的漫天繁星抖擻,只有路間幾盞星星點點的路燈在點綴著這空曠而又寂靜的夜色,顯得有些悲涼而又滄桑,是景色亦或是歲月的蹉跎,翻看掛在床前的日歷不知不覺又到了冬至時節,瞬間感覺身上單薄的衣服已不能御寒,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氣,好在媳婦事先已幫我細心地備好厚衣服,不由得心頭暖暖充滿感激,同時又有幾多愁思又涌上了眉頭入了心間。
時間可過得真快,到了一定年紀仿佛必定要直面時間的流逝,讓平庸的我,在慌亂中有些不知所措,而又無能為力。邃與深夜依然伏在案前亦師亦友的“青衣”聊了許久,孜孜不倦地咨詢、請教了些許問題,雖然有著南北的文化差異,相隔千萬里之遙依然感同身受,懂得人類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我本是青燈不歸客,偶作前堂客”,如果說不通,唯一不同的是走不走心罷了。坐在窗前思考良久面臨的窘境,找不出應對之策有些氣餒煩躁,于是乘著暗夜出門,在夜深人靜時漫無目的獨自行走在路燈之下,試圖用身體的疲勞去舒緩冬日的迷茫與匱乏。
走著走著,不由得放慢腳步,視線漸漸適應夜色,細細注目觀賞周圍之景,悄然發現冬日的夜色也并非一無是處不可取,只見不遠處曾經風霏的海棠果樹在路燈照耀下早已不復往日的枝繁葉茂而被孤傲簡單裝扮所取代,刪繁就簡,經過大自然別出心裁“修剪”,有一股別異的滋味,只見樹間脫落的金黃色片片落葉跟隨著風兒歡快地翩翩起舞,一步、兩步……翩然行走在天際,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不由自主地拾起一片兩片捧在手掌間,去感受自然的“脈絡”,準備珍藏在書本間做裝飾的同時留存住這個季節時光的痕跡。前方幾棵不知名的小樹整齊不一的依然在風中斑駁飄曳,在凜冽的風中堅守,就像風華正茂的青年接受長者的考驗,給夜色注入不一樣的“絕色”,冷艷結合,風光迥異,不由脫口而出:“撩咋咧!”,往前走西北角是涼亭,此刻靜臥在那冬日無人問津的拐角,已失去往日的喧囂,坐落在一角,靜待夜游人的賞玩,反而有一種靜默的美,四季動靜相結合,風光迥然不同。廠區便利店依然在堅守在萬家燈火的夜晚,偶爾有行人行色匆匆購買一些吃食,匆匆離去,大概是不能忍受著“枯冷”的夜,還有幾輛零零散散歸來的車輛伴著微弱昏黃的燈光緩慢行駛在道上,大概是認真工作的人兒歸來有些晚,真希望他或她早出晚歸有三餐四季溫暖,也有可能是我多操閑心,想著想著突然兜里手機振動打斷我的思緒,看到是母親的頭影在閃爍,我便猜到母親想說的話語:“冬至到,記得在外邊吃餃子,不然今年冬季耳朵要受凍遭罪”,母親每年提醒性的話語總是如約而至,雖然內心知道餃子與凍耳朵完全兩碼事,但這份愛依然相約穿插在每一年的節日中,視頻望著母親額頭更加深的皺紋,兩鬢的白發讓我有些不知所措,錯愕良久,不由想起朱自清的《背影》,父愛母愛總是習慣性出現在每個我們所忽略的小細節之中,無聲而又偉大,瑣碎而又細膩,無私而又偉大。母親今年冬至選擇與她的兩個小孫子一塊過,事實是她也別無選擇,因為媳婦也在上班換取補貼家用,只見她手里還捏著讓我念念不忘“媽媽版味道的餃子”,老少通力協作,手工制作出一盤盤的餃子在歡聲笑語中,還一邊出謎題讓兩孫子猜:“一群白色羊,爭先恐后落入鍋”打一吃食,每當過節吃餃子,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總是不厭其煩地猜著謎題,現在該輪到兒子他們接力棒,為了讓孩子們多吃幾個,母親總是細心把硬幣包進去,吃不到又想辦法讓你拿到硬幣,真是煞費苦心,用心良苦,吃到則寓意著好運連連,吃不到也可以享受到這個冬季耳朵不受凍,左右都是幸運,很好玩的親子游戲,我突然有一剎那甚至再想我以后會不會也像母親這樣,也許會、也許不會,許多年后的事目前又有誰知道呢?陜北地區有好多這種有意義的傳統玩法,想一想就覺得冬至也不再那么寒冷,反而心里有股暖流充斥著周身,誠然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友愛、有愛的歲月里,暖流就像一條源遠流長的河流,涓涓不息地流淌,溫暖著心河。
一歲有一歲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風景,經歷終歸是我們以后歲月里茶足飯飽后美好的回憶。時光靜謐無聲,冬至時節悄然而至,指間白露凝霜,愿人間有心人流年安然無恙,福約而至,冬至“防凍”耳朵的餃子注定美味而富有愛意!